罗马是个太适合缅怀历史的地方,这里的历史痕迹太重。另一方面,地铁等基础设施比中国落后十五年左右,公交不发达,可能和私家车普及有关,有些车站没有站牌、没有站名,而且等车半个小时根本不新鲜。顺便说一句,我在路上看到的所有私家车都是两厢车,这么多天只见过两辆三厢车。这种车停车面积小、便于操纵、省油,而且后面仍然有放东西的空间,很实用。中国人欢迎两厢车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但现代化的缺失只是罗马成就其伟大的很小一部分代价罢了,这里的古迹保护意识让人惊叹,在罗马城里很难看到一百年以内的建筑,最新的大规模建造应该是墨索里尼时期的。表面布满雕刻的建筑往往就是普通的居民楼。但这种建筑的采光等条件不一定很好。在汽车时代,城市的道路仍然是石块铺成的,新建的建筑与原有建筑保持一致,并且将覆盖的古代遗址保留下来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城里的道路仍然是人步行的尺度,所以虽然它的建筑极其雄壮,但仍然是一座人的城市而不是汽车的城市。在城市里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看、可观、可赏的地点,绝没有感到单调的时候。尽管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对罗马城的历史容量震撼不已,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实在太是我的菜了。这里说的不单调是指历史而言,任何一个街区都有罗马帝国或者基督教庭的故事发生地;而单就建筑来说大多数都很雷同,都是六层左右,第二、三层之间布设线脚等等,看得都习惯了。市容谈不上整洁。
我所在的罗马二大和宾馆都在郊区,相当于北京南四环的位置,建筑密度很低,去市里有点不方便。罗马的晚上让人感觉不好。它本来是一座很宏伟的大理石城市,所有的建筑和街道都是石质的,而且尺度非常大。但是一到晚上,它所有的路灯都是昏黄色的,在这种灯光下建筑被照成很暗的黄色,路面是黑色的,墙上有很多涂鸦。它的地铁灯光也很昏暗,设备老旧,墙上被画得乱七八糟,人也不像中国那么多,每个地方都像是城市的死角。不知道为什么地铁上的乘客有很多有色人种,不是黑人,很像是中亚、西亚或者南美的那种人。所以晚上的罗马有一种阴森的感觉,似乎随处都很容易发生刑事案件。我有两天晚上11点多才坐车回来,都是紧紧抓着包,并且还要用显的身强力壮的姿势走路。当然这种气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建筑的颜色和灯光造成的。
过来以后每天都是太阳暴晒,从来没下雨,日照比北京强烈多了,而且从清晨一直到晚上九点才天黑。这一阵的安排都满满的,除了上课之外,有时候是出去参观,有时候是自己在罗马城里走,连着几天在宾馆呆的时间都没有八个小时,基本上就是睡觉了,衣服都没顾得上洗。课程过半,结课后去其他城市的旅行也该开始做功课了。所以时间安排得很紧。欧洲人的生活节奏真是和亚洲差别很大,早上九点上课,结果九点一刻的时候教室里才有6个人。班车停在那里虚位以待,但多一半的人还在喝咖啡。出去参观也是拖拖拉拉,能在一个地点集体站半个小时,没有人知道“What are we doing now”,并且也没有人问这个问题。喜欢过夜生活,晚上的party约在10点多集合……去台伯河边喝酒,后半夜再回来。看起来他们对社交的需要大于对sight seeing的需要,全是闲聊,碎碎叨叨的,互相逗乐、讨论琐事什么的,恐怕个把小时很轻易就过去了。教授也很习惯这种节奏,不急不慌。所以我想如果一个日本人和一个意大利人一起共事一定是件有趣的事情。有一天在参观的地方一顿饭吃了两个半小时,回罗马要一起坐车,还不能单独走开。我感觉浪费了很多时间,这样的一下午要是交给我自己用,又能看很多地方了,或者就算花两个小时在平乔山上看罗马的夕阳也好。当然对欧洲人来说去一趟意大利就像从北京去上海一样轻易,而且他们同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下,没有我这么大的好奇心也是难免。
09.7.30 于罗马
相册不好用,可以简单发点照片,每天发个7、8张,然后简单写几句就可以,来点互动
回复删除我还纳闷怎么国内的人都说看不了这个相册,刚听说现在国内连picasa都封了,晕……这是最好用的相册了。有空再发吧,现在每天都11点多回住处
回复删除你寄给Zheng.Y和Li.J两位老师的明信片已经于8月3日收到,勿念。
回复删除对啊对啊。我点那个连接了,真的打不开。。。。有空发博里吧。。。给我们讲讲罗马~~
回复删除多谢关注!明天就火车赴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了,恐怕没有上网的机会,回国再发吧,呵呵。
回复删除深度游,很羡慕!
回复删除数年前也在罗马二大短期学习过一个月,当时没有数码相机,期盼你能提供一些好的照片,可惜你的相册打不开
回复删除您看一下最新的一篇文章,安装补丁后即可看到。很巧啊,不知当年去的是二大哪个学院?
回复删除你给我们带来了罗马的真实感受,很好,如果仅仅将古建筑,恐怕和三十年前的罗马没区别,我需要了解的不仅是罗马的过去,也想知道现在的罗马。这是今天的历史。
回复删除我一个师妹最近去罗马美术学院学习戏剧舞美了,有时间介绍你们认识下,你可照顾点,呵呵
回复删除十分荣幸。但可惜我都回国一个月了,嘿嘿
回复删除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就是今天的罗马,过去的景物活到今天也就成了今天的一部分。我感觉意大利是个变化十分缓慢的地方,三十年时间可能改变不了太多东西,这和中国的情况是大相径庭的。
回复删除真可谓深度游,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身处急剧的社会转型期,一个奢侈的念头是:什么时候,我们的遗产保护理念也能如此。。。
回复删除仓廪实才能知礼节,目前恐怕真的是奢侈了吧。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