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5日星期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虽然听到了海的涛声,但眼前还有个不高的土岗挡住视线。我们踏着还未泛绿的黄草走上这辽西海滨的土岗,几乎在同一时间为眼前所见触动,并且脱口而出了这首极具风骨的诗。海滩上刚下过雨,天还阴沉沉的,映得海面也泛着一种深沉的颜色,一线一线的浪向岸边平推过来。早春三月的风夹裹着水汽和淡淡的海腥,席卷了我们全身。三块海中碣石,像三个饱阅沧桑的男人。在这样的景象面前,一切阴柔和伤感的情调都难以存在,只有铮铮之气,从容有力地随着波涛,迈着稳健的步子。

曹操的诗虽美,却没有士大夫的悲情滥调,而是铿锵疏朗的大丈夫态度。看似不动声色的景物描绘,却隐隐透出胸中千军万马的力量,没有半点拖泥带水。我从第一次读到,就相信这是最好的诗作。

曹操所临的碣石,据说正是眼前这海中的巨石。



曾在东海之滨面对碣石心潮澎湃的,远在曹操之前,还有秦始皇。我们脚下这片土岗,并非自然土丘,而是夯土台——换言之,这是一座大型建筑的基址。1984年在此出土了秦代夔纹大瓦当,体量之大只有发现于秦始皇陵区中的瓦当可比。秦汉时,木构技术尚难以达到高层楼阁的承重需要,便夯土筑成高台,再用低矮的木构建筑从四面包筑至顶部,外观看去是琼楼玉宇,内部却都是实心的夯土高台,实际人居空间要小得多。夯土高台其实是秦汉宫殿的增高鞋垫。



今天海中碣石正对着的海旁,正是始皇东巡至海滨的行宫遗址。夯土台从平坦的海滩上隆起,其中心部位仍然高达8米,其上长满草甸,形状已经模糊。但其两侧的低级台地上则布满明显的建筑痕迹。已做保护性硬化的台基上,奇迹般残存了木柱根部,形成内外两组柱列。2000多年的埋藏,已使木质炭化,变得很细。这些遗迹在不尽的涛声中和矗立的碣石对望下,仍然壮观,并因其残而愈加沧桑。



若论最爱巡游国土的皇帝,除了愣头青隋炀帝,则非秦始皇和乾隆莫属。但比起始皇的气魄和胆量,总是下江南的乾隆就显得优柔了些。秦灭六国的霸气一方面居功至伟,另一方面也冲昏了嬴政的头脑,使他渴望探究自己能量的极致。他在有生之年演绎了可见可观的狂想曲:六国宫殿被拆徙写仿于咸阳塬、骊山之侧下穿三泉构筑山陵、版图北侧耸起万里长城、传续百代的登泰山封禅礼亦自此开启。这些在全帝国疆域尺度上极具想象力的宏大建构,此后两千年的帝国历史再未被重现。好大喜功是当世统治者的滔天大罪,但后世一再留连的宏伟遗迹却总是来源于这些雄心勃勃的野心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矛盾。

而秦始皇另一项自我证实的壮举,就是修筑驰道——人力时代的庞大公路系统——并且以亲身出巡完成的行为艺术。“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始皇所有的动作都是在这种大尺度上完成的,这使他在历世帝王中的耀眼之处,除了残暴之外,更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莽直和天真。在这些驰道上,他做了五次出巡,其中第四次,他到了东海,直抵碣石。一个人平生第一次见到海,是以史上首位征服者的身份巡至东极,那是一种怎样澎湃的体验?对这个大陆型的文明来说,海是一个几乎绝对的尽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唱道:“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碣石与潇湘,长期作为中原文化边疆的北极与南极,划定这块文明更迭的舞台。但远远站在历史时间轴前端的嬴政,却想象了更广的格局。他相信在茫茫无际的另一头,徐福会从东瀛带回长生丹药。碣石并非他疆域的界标,而是一个“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的连接, 因此他修建了行宫,坐下来继续编织他的生命狂想曲。

秦代的匆匆谢幕当然是注定的。但决定生命容量的并非寿命,而是“密度”。秦始皇是个很生动的人,他充满幻想又壮怀激烈,兴冲冲地把自己和他的王朝挤进了一个高密度的时空里,还没等历史缓过神来,又很快马不停蹄地离去,只留下一个短命却史诗般疯狂的王朝。在一片儒生的奔走呼喊声中,不信邪地打碎这些格局,用刑徒的肉身构筑起他狂想中的帝国。他的人格类型,实在跟两千年后的毛太像了。

9 条评论:

  1. 呵呵,太油菜了

    回复删除
  2. 赞 越来越有大家之风啦 哈哈

    回复删除
  3. 文思缜密,思绪飞扬,好文字

    回复删除
  4. 不论是秦始皇,还是隋炀帝,这些短命的王朝后面总有一个强大的后继者,换句话说,他们都是后继王朝的“实心的夯土高台”;就像今天的德国,依旧享用着野心勃勃然而一样短命的希特勒在二战时修建的遍布全国的国道高速公路,尽管希特勒本人只剩下一个臭烘烘的千古骂名。

    好文章,溢美之词就不多说了。


    楼主 于 [2009年3月30日-18:21] 回复:
    好比喻。

    回复删除
  5. 读过了,在这里再读一次。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孟德的诗慷慨激昂、奋发向上,很喜欢。

    回复删除
  6. 唉。我是原本从九门口就想去碣石的,后来才知道貌似仍然离得很远~没钱也没时间了,也就没去成~“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我喜欢这句~最后那一段很开阔,“百代都行秦政事”,他老人家的确没有速朽。。

    回复删除
  7. 谢谢啦。我们是同一次去的九门口和碣石,包了一辆车往返这两个地方,事实证明包得很值,路不近。

    回复删除
  8. 但后世一再留连的宏伟遗迹却总是来源于这些雄心勃勃的野心家。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矛盾。______ 今日所怀之宏伟古迹,正是当年统治者好大喜功的产物。 曹操的诗,融豪健与大美于一炉,这是胸怀志向之言,非诗才所能写也!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