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4日星期一

冬日闲逛北京若干古迹

奇了怪了,好像每次放假在家我都得整个儿倒饬重装一遍电脑,不是台式机坏就是笔记本坏。昨天笔记本系统崩溃,足足折腾了半夜加大半天,才终于恢复了所有软件和设置,变得和当初一样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太困了,困得都睡不着了,这得有多困呢。

和秋客一起在北京漂了几天。南方暴雪纷飞、无数急着返乡的人们在旅途中痛苦的时候,京城却是一片艳阳天,蓝天上都没有云,这种天气如果不出行,实在浪费了。这次主要寻了些新列入第五、第六批国保的犄角旮旯的地方。

原打算回来之前去瞅一眼蓟县独乐寺,但因为交通原因,要放到下次到天津时了。回京头一天去牛街吃小吃,除了那个豆汁店的松肉、麻豆腐之外,其他的馆子其实乏善可陈,倒是买回来熬了一大锅豆汁,追忆追忆本地的味道而已。大礼拜寺是第二回去了,大殿是三个大体量连续的进深。虽然家里是回族,可自己对伊斯兰这个劳什子教始终没什么好感,
在大的宗教中,大概只有这个是重血缘强于重精神的吧,对外界缺乏友好,永远在坐井观天,这次在牛街也越发地有这个感觉。

一街之隔的法源寺,实在不必要去与李敖的书附会些什么了,他只是借用此地的名称来发挥的。在法源寺的午后很静谧,冬日的暖阳照着院子,有老人安详地休息,当时又正好刚结束了连轴转的考试回来,感觉到非常美妙的悠闲,就好象每次户外爬山累极之后的FB一样。法源寺的建筑并无什么看点,倒是在中轴序列中部的闵忠阁台基非常高,照看此殿的管理员说此处原为一台(是否是一与正定隆兴寺戒坛相似的布置?),更早期则为塔的基址。如果她说得对,这台倒是庙宇伽蓝从塔心型向佛殿型演变过程很好的记录。

第二天在木木老师和趟水过河的双重遥控指引下,在花市斜街一小区里找见了袁崇焕墓,实物已经缺乏古意,守墓十七代的佘老太太被迁走等于是断了这里活的历史信息,但能得以保留也许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墓前的黑猫,似乎很配此处的气氛。整个晚明政权的缺心眼儿,终于导致袁公壮烈的死去。

东南角楼一直到崇文门这段残墙实在算是硕廓仅存了,这跟西安、南京的城池放在一块儿看,有点儿像是甭看原先吃香的喝辣的,给你弄一个家破人亡,然后丢块馒头你都得如获至宝。东南角楼内部的通体彻上明造很大气,室内铺作用翼形栱,第二跳华栱是蝉肚实拍栱,第三跳作上昂头,并且自第一条华栱心隐刻上昂,很显然保留了宋式的遗意。潘谷西的营造法式解读还专门提到北方明清的隐刻上昂做法有可能是永乐迁都带来苏地的工匠做法所致,这次居然在这里看到了。城楼构造在教材上基本都没提过,其实还是很值得一看。东南角楼到崇文门间的夯土城墙很宽,远远地通着前门楼子,居然像我那次梦到的景象一样。

接着就是朝阳门内禄米仓的智化寺,是专门留心来看这里的,刘敦桢先生认为这是宋代做法过渡到明代做法的真实例证。很可惜事先没好好看他的论文。上次来根本就不知道要看什么,这次注意了一下,从钟鼓楼到里面万佛阁之前的建筑全部是翼形栱,小木作已经细腻到极致了。钟鼓楼的转角栌斗格外大,但被阑额出头挡住看不清楚。彩画脱落的效果很棒,如果不是这样素面朝天,就反而少了些学术味道。万佛阁的补间同样地是六铺作,里转第二跳蝉肚实拍栱,第三跳作上昂头并下两栱身隐刻上昂,令栱作一斗三升,与一小时之前所见东南角楼完全一样,所以印象非常深刻,特意拍了些照片。智化门的梁下有假丁头栱,是在一整根大木上隐刻的,想起徐老师的一句话:“从理论上讲,装饰化构件应晚于其所表现的实用构件。”智化殿后出卷棚歇山的抱厦,是为了给面朝后的壁画留出观赏空间。早上见过河时他特意说了万佛阁有扒梁,可到那里时我还是忘了看,很佩服过河的在于,哪里都知道得很详细,甚至去每一处要做什么公交车、在那个路口转车都知道。赶上了寺里鼎鼎大名的京音乐演出,但我确实是没听出什么所以然。

专门花了一天时间去模式口。06年夏天因为冲动想独自去走永定河,因为出门太晚没赶上三家店的火车,感觉很丧,就在模式口转了一下。这次钻了田义的地宫,一片漆黑,和秋客互拍了两段录像。法海寺刚刚修缮还不开放,但从小门溜了进去,避过了恶狗。其布置沿着翠微山山势,每进院向上升一层,最后一楼阁偏离了中轴,由此可眺望石景山工业区。法海寺室内的壁画和曼陀罗藻井应该是精华,但既然是溜进来的,也就不奢求看到了。特意留意了一下建筑,两座大殿的出檐极其深远,应占到了柱高的一半以上;而且竟像天台庵和观音阁那样需要专用一根立柱来擎檐,以防过沉的檐部下垂,不会是晚期的做法;但其整体的斗栱和檐口又完全是明清式的,所以一定是明早期,至少不会是中期之后。回来查了资料,果然,正统四年的,与智化寺前后脚儿,但被修得太不对味儿了。彩画能不能别弄这么艳呢?

IMG_0887

模式口大街很不错,完全保持着过去的街巷,而且又是顺着山势的,别有情趣。趟水过河特地发短信说附近的承恩寺是第六批国保,但进不去;所以又去了冰川擦痕那里,还是进不去,只能看见有擦痕的大石头,所以又打车到山上,在与八大处交界的地方有个慈善寺号称石景山文物保管所,大失所望。

不少地方是值得再去的,特别是以前去的时候太小或不懂,就有必要再去,比如房山石经山。云居寺那坡上的唐塔和经幢都细细地看了,辽代的北塔不一般,既非楼阁也非密檐,而是塔刹很长,中段有鼓形和基座而下段楼阁。基座鸳鸯交手栱上有极多墨迹。楼阁部分的直棂窗、斜栱、令栱上承替木、昂形耍头、阑额和普拍枋均不出头……等等,全都是辽早期特征,还有唐代遗意,应该说实物价值相当大的,传统的几本建筑史教材实在是太不够太不够了。

旁边山头上的老虎塔也是辽代的,相当粗糙了。石经山还是不错,藏经洞比较震撼,而且唐塔保存非常完好,早期的东西造型就是漂亮,简单的几何体,简洁明快,疏朗大方,就连在石建筑上也是后世繁复的手法不可比的。
石经山的视野相当开阔,面前是一片平原,两侧护山环峙,两山出口处一直一马平川延伸出去,用长焦镜头来看,远处的城市正在当心,兀地耸起一圈高楼,地势清楚得很。两个人坐在山顶,享受了很久才下来。

山顶俯瞰河北涿州

 

用长焦镜头将山口外视线最远处拉近:

河北涿州

其余流水帐:
回到城里看了真觉寺金刚宝座塔,此种塔型的最早实例,精美绝伦。内部空间很有意思。北京行政学院院里的利玛窦墓,和其他传教士的碑林在一起。利哥是个好同志。朝阳门外的东岳庙虽然清代整修过,但其前堂后室的工字殿布置,显然是宋元遗意,这在北京确实不多见。与智化寺一水儿的翼形栱对应,这处庙宇是一水儿的溜金斗栱,虽然结构机能也就那么回事儿,但造型确实比较帅。主殿前出抱厦做得很大,从正前方看是融为一体的,当是特意为之;室内前后勾连搭的总进深已经很大,再加上后面接出穿堂,正殿槽内吊了天花,光线幽暗,特别适合宗教气氛。但穿堂与后寝殿连接处特意布置了一很小的横向抱厦过渡,在此处开窗,解决室内连续空间的采光。

5 条评论:

  1. 对外界缺乏友好,永远在坐井观天——好精到的点评,不过如果是个汉族人说的,就要被骂了!流水账,但是感觉很有意思,细细读来竟如亲身走过。

    回复删除
  2. 石景山浅山地貌明显,错落古建最有感觉,只可惜首钢百年,把这块宝地别作他用。房山正经有很多散落的先元佛教古迹,真得引起大家重视!

    回复删除
  3. 是啊,石景山这块丘陵很好的,要是和西北郊呼应起来也是一大景观。可惜了。

    回复删除
  4. 悯忠台上还有好多石刻的诗呢。记得当时去看的太匆忙了。没能记下来~我07年超有冲动想走海河~走了不到3公里就散了。呵呵

    回复删除
  5. 悯忠阁墙上镶的碑?我在当地没耐心看,如果拍了照片或者书里有才会回来细看。别走了,骑个车吧,从天津市骑到海河入海口,4个小时够了

    回复删除